[动功]第11式-身心平衡

图/文:台湾功法委员会提供

独立步,脚抬起来。基本上就类似”金鸡独立”的姿势,或者类似瑜珈的树式。
单脚站立时对脚產生更多刺激,脚上有六条重要的经络通过,通过脚的调节,每一根经络对应的臟腑和它循行的部位也就相应的得到了调节。

所谓的意到气到,做”身心平衡”,為了支撑身体不倒,我们的注意力就得集中到脚部。注意力集中到哪裡,那麼气血就往哪裡走。注意力集中在脚部,就可以把气血引到脚部,引血下行、引气归元,从而打通人体腿部经络,使它们的功能得到快速恢復及增强。

过程中需要用到臀部的肌肉用力,除了能使臀部肌肉紧实外,臀部肌肉与下腹部肌肉在一缩一收的过程中能够有效促进肛门周围的血液循环,能够有效改善痔疮。

耳朵与小脑是负责人体平衡的器官

  • 耳朵:是除负责听觉外,平衡觉也是耳朵重要的功能之一。
  • 小脑:有平衡中枢之称。与大脑皮质共同控制肌肉的运动,调节姿势与身体的平衡。

而一般人平衡时最為依赖的器官為视觉,佔所有平衡的百分之七十,也就是说,如果看到环境突然动了一下,我们身体就会立即跟著反应。所以很多时候,练身心平衡时看到旁边的师兄姐站不稳在摇晃时,我们也会受到影响跟著摇晃就是这个道理。

65岁以上高龄者约75%有白内障问题。瞳孔对光线调节能力降低,眼睛对黑暗适应时间加长。所以在练功时如果环境暗黑,比较容易站不稳对老年人是很正常的,初学者或是肢体有障碍,平衡感反应比较慢的就要特别注意,可以先单手扶著墙壁、树木、桿架…等练习,同时注意站立点地面尽量在草地上,周围没有硬物,以避免万一跌倒时能将危险减到最低;或者就不要做独立步的动作以确保安全。

同时藉由后脚打直经由持续轻微的抖动刺激经络。使人体增强、恢復平衡感,可改善小脑萎缩。

中医养生学有「动其稍节,工於脚踝」之说,脚踝就好比气血运行的一个关隘,要想气血能通畅地在体内循环,最好能常常转动脚踝,刺激脚踝部的穴位,给气血运行推波助澜。

本式的转脚踝左三圈、右三圈、压提、压提的动作;让脚踝变柔软,使全身关节放鬆,让身体自由活动。除了為接下来的拉河车(气功跑步)做準备外同时刺激穴道、畅通经络,人就会神清气爽,健康状况就能够越来越好。

  1. 身体要放鬆。一部分师兄姐初练时会苦恼於站不稳而紧绷,透过每日持续的练习自然会渐入佳境。越是放鬆越能站稳。
  2. 要自然呼吸。身心平衡就不要想胸式呼吸或腹式呼吸了,自然、顺畅就好。
  3. 脊椎挺直。当口诀来到”双手抱膝转脚踝”时,身体维持挺直,先以脚就身。而避免不自觉的上半身先往下弯再抬起脚,就可以保持最佳姿势,避免弯腰驼背同时调整姿势。至於脚要抬多高,自然舒适就好,如果一定要有个基準,就是大腿抬起来后与地面平行。
  4. 脚踝转圈时,不宜过快,部分师兄师姐会因担心站不稳而快速转圈或点到為止或是只转脚尖,那就失去转动脚踝对身体的功效了,是比较可惜的。第十式比较偏向后脚踝的转动,此式则是全脚踝运动。
  5. 因為我们的师兄姐或因年纪偏大,或因练功火侯不足,在练身心平衡时要尽量避免闭著眼睛练,以保安全。
  6. 如前述有体况或年长的长者以及孕妇,要视自身体况或不做独立步或缩短独立步时间或藉由外物支撑身体平衡,安全第一切勿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