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功]暖身第5式-压胆经膀胱经

图/文:台湾功法委员会提供

人体十二经脉通过足部的有:阳明胃经、太阴脾经、太阳膀胱经、少阴肾经、少阳胆经、厥阴肝经。

  1. 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经,早上7-9点《辰时》气血流注胃经,此时胃肠消化吸收能力最强,所以这时要好好的吃营养早餐。
  2. 足太阴脾经,早上9-11点《巳时》气血流注脾臟,是人体气血最旺的时候所以不宜食用刺激燥热的食物。
  3. 足太阳膀胱经,下午3-5点《申时》气血流注膀胱,膀胱為肾之府,因此要多补充水分,帮助清除膀胱的废物,在此时喝下午茶是有根据的。
  4. 足少阴肾经,下午5-7点《酉时》气血流注肾经,肾经是调节人体阴阳能量及平衡身体水分的主要经络,此时不宜过度操劳。
  5. 足少阳胆经,深夜11至翌日1点气血流注於胆,此时身体需要休息,熬夜会导致胆火旺,造成头痛失眠忧愁等症状。
  6. 足厥阴肝经,凌晨1-3点血气流入肝经,肝胆互為表裡,因此要熟眠,肝经就可疏通三焦,调节疏导全身血液。

压胆经、膀胱经大腿到臀部这段由两条经络来管理”膀胱经”和”胆经”,膀胱经主管代谢水份,胆经负责代谢油脂,如果这两条经络阻塞不通了,体内的水液和油脂代谢不出去,堆积便形成赘肉,身体臃肿肥胖与气鬱有密切关係。

“胆经”位在人体左右外侧,是人体很关键的一条经络,《黄帝内经》上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经因為承受了大量的肝毒,很容易瘀滞堵塞,所以需要经常加以疏通,增加气血流量,缓解肝臟的压力,经常调理胆经可辅助肝臟的调理。

“膀胱经”是人体最长的经络,通往头、背、腰、臀、下肢、足等部分。督脉旁开1.5到3寸都是膀胱经,接著臀部到足外侧这段膀胱经线路到小脚趾外侧的至阴穴。

两脚的小指与无名指接触,让趾背的胆经与膀胱经接触地面,后脚跟打开,膝盖放鬆打开,双手手掌压在身体两侧的地面,指尖朝身体前方,手臂撑直让臀部微微离地前后推动,往前推时臀部尽可能碰到后脚跟,用身体的重量按摩脚背外侧的胆经与膀胱经,让这两条经络得到锻鍊。要特别注意的是:手臂伸直指尖朝前,双脚的摆放位置呈菱形是必要的,23点到凌晨1点不要练胆经,容易导致肝火大而有失眠的情形,若手腕曾受过伤的要小心,不可太勉强。